叶律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TUhjnbcbe - 2024/4/5 9:23:00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科学探究常用方法: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实验法(如对照实验);④测量法等。

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实施实验调查方案,并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注意:细菌、蘑菇、金针菇、灵芝等微生物属于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是生物圈。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3.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空气、土壤、水分、温度等。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互利共生关系等。

4.探究实验的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单一变量)

6.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例子:沙漠中的骆驼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海豹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仙人掌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例子: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大树底下好乘凉);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疏松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3)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绿色植物——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给植物自身和动物)

动物——消费者(不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动物为食)

细菌、真菌——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

3.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4.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代表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中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百分之七十。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各个生态系统之间是彼此互相影响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收镜。

(对光时,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3.显微镜的使用特点:

(1)如果想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物像偏哪,就应把标本往哪移,即“偏哪望哪移”。(如:物像偏向左上方,标本就移向左上方)

(2)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左右均颠倒)。(如:p→d)

(3)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多。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4)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应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此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着物镜,目的是避免压碎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镜头。

(5)观察时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同时睁开,便于绘图。

(6)污点位置的判断:污点可能出现在目镜、物镜、玻片上。若移动玻片时污点跟着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若转到目镜后污点跟着转动,则污点位于目镜上;若污点即不在玻片也不在目镜上,则污点在物镜上。

二、植物细胞

1.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保证光线通过并且进入观察者的眼睛。

2.玻片标本有三种:切片(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经过涂抹制成)、装片(撕下或挑取少量材料制成)。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

3.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

(1)滴的是清水(保持细胞正常形态);(2)盖时要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气泡边缘较黑较宽、圆形或者椭圆形,中间空白。

(3)染色时从盖玻片一侧滴碘液,吸水纸从另一侧吸。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

4.观察临时装片时先用低倍镜观察;生物绘图时,要把细胞画在纸的左上方,右侧和下方要注字和书写书名。图中较暗的地方要用铅笔细点表示。

5.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三、动物细胞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刮、涂、盖、染、吸。

(1)滴的是生理盐水(2)染色时用的是稀碘液。

2.动物细胞的结构与植物相比,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不同点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3.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四、细胞的生活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分两大类:

(1)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都是大分子):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2)无机物(一般不含碳都是小分子):包括水、无机盐、氧等。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的物质进入,无用的废物排出。

3.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1)叶绿体: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能进行光合作用。

(2)线粒体:将有机物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进行呼吸作用。

4.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中神奇的遗传物质名字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5.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克隆羊实例中,从供核母羊中分离乳腺细胞并取出细胞核,供卵细胞母羊提供无核卵细胞,二者形成融合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形成胚胎,导入代孕母羊体内,生出的小羊像供核母羊。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是与和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2.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3.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①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②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③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新细胞。

4.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是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每一种生物的细胞核中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形态不同。

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而且新细胞核原细

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5.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的关系图:

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

2.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微观到宏观):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3.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的结果:组织的形成。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组织。

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4.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一起构成的行驶一定功能的结构。

如:大脑是对全身起调控作用的器官;胃是贮存和消化食物的器官;心脏是将血液泵至全身的器官。肝、肺、肾、眼、甲状腺……

5.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植物体与动物体相似,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植物体结构层次(微观到宏观):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保护组织:由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营养组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大量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分生组织:由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其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

形成其他组织。(例:芽尖端的分生区)

输导组织:根、茎、叶上均有运输水和无机盐导管的导管,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机械组织:茎、叶柄、叶片、花柄、果皮、种皮等处都有。细胞壁厚,对植物体主要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例:番茄的表皮是保护组织,果肉是营养组织,筋络是输导组织。

4.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四、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

2.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也有害

益处:①鱼的饵料;②净化污水;③发酵食品。

害处:①引发疾病;②形成赤潮,危害渔业。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①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

②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阴湿处;

③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④全身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⑤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无根、茎、叶结构)。

3.常见的藻类植物:

(1)淡水藻类:单细胞藻类:衣藻;多细胞藻类:水绵;

(2)海洋藻类:紫菜、海带、鹿角菜、石莼、裙带菜、马尾藻、石花菜。

4.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意义:

(1)释放氧气(占整个绿色植物释放氧气的95%);(2)做鱼类饵料;(3)食用;(4)药用、工业用。

5.苔藓植物:

①大多生活在潮湿陆地,一般很矮小;

②一般具有类似茎、叶的分化,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有假根,无输导组织;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地钱。

6.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的植株长得十分矮小,且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

7.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8.蕨类植物

①生活在潮湿环境中;②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9.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意义:

(1)食用;(2)药用;(3)作为绿肥和饲料;(4)形成煤炭。

10.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都不产生种子,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二、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2.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就是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着的植物。如松、柏、云杉、银杏、苏铁。裸子植物根、茎、叶很发达,都有输导组织,植株高大,能在干旱和土壤贫瘠的地方生长。

被子植物: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如桃、花生。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一般都能开花结果,果实能够保护种子,一些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3.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一、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2.种子的萌发的过程:种子吸水膨胀→子叶或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运→胚根、胚芽、胚轴→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3.种子的休眠:种子成熟以后、一段不能萌发的时期。

4.种子的寿命: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二、植株的生长

1.幼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数量增加,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

(1)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部位主要是根的根尖。

(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有根毛。伸长区:根伸长最快的部分。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根冠:保护作用。

2.芽的发育过程: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

(1)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2)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的,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3)芽按照着生位置分为顶芽和侧芽。

3.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含氮、磷、钾的无机盐。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缺磷时,植株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缺钾时易倒伏,叶片边缘呈褐色,逐渐焦枯。

三、开花和结果

1、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花的结构: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2)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3)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一过程称为受精。受精这一过程发生在胚珠中。

(4)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一、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1.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根毛,使根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1)水分和无机盐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指根的顶端到长有根毛的一段)的成熟区。成熟区及其上部结构:根毛脱落,失去吸收功能,出现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2)根毛细胞的细胞壁很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

(3)伸长区和成熟区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水分的运输途径

(1)导管:植物体内,由死细胞上下贯通而形成的一根中空的管道。

(2)水分运输的途径: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的导管→茎和叶的导管。

3.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导管在木质部内)和韧皮部(筛管在韧皮部内)之间,形成层的细胞不断的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细胞和韧皮部细胞,木本植物有形成层所以茎可以长的很粗,而草本植物没有,所以茎不能长粗。

三、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蒸腾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1)叶片的结构

表皮上表皮,下表皮(表皮上分布有气孔)。

保卫细胞(成对的半月形):控制气孔(气体进出的门户)的开闭。

叶肉细胞内含叶绿体,叶绿体内有叶绿素。

叶脉支持作用

运输作用: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

(2)蒸腾作用场所:主要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叶柄和幼嫩的茎上也有少量进行。

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3)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叶肉细胞→大气。

(5)意义:①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

②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2.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①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②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③树林中的枯枝败叶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

暗处理目的:让叶片中原来储存的有机物(淀粉)消耗或转运。

(1)方法步骤:暗处理→遮光、照光→脱色(用酒精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结果: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不遮光部分遇碘变蓝。

(2)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2.光合作用

普利斯特利实验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2)反应式:

(3)原料:二氧化碳、水。

(4)产物: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5)场所:叶绿体。

(6)条件:光。

(7)实质物质的转化:无机物→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能量的转化: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8)意义:①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细胞、器官、植物体水平上)。②养育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③有机物为动植物及人类生活提供所必需的能量来源。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

三、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实验一: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实验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实验三: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收氧气。

1.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2.反应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场所:植物体内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内)。

4.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粮食储藏、中耕松土、及时排涝。

6.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7.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的特征。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森林覆盖率低,人均森林面积少;2.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3.草场退化、沙化,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

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每年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