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心说:太阳居于宇宙中心,而不是地球居于这个位置,众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地球作为一颗普通的行星,除了像其他行星一样绕太阳旋转外,还有自转。
自然科学诞生的前奏:太阳中心学说向神学的挑战;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天上力学与地上力学的综合
爱因斯坦的成就:光量子理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逻辑思维、假说、数学方法
社会研究的方法:观察、调查、问卷访谈、统计分析
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是空间,宙是时间;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地幔(上地幔有软流层)、地核,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元素周期表:氧化性与还原性递变规律(化学大题)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天体系统层级:总星系分为河外星系和银河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
月相:据图判断朔、望、弦
地球自转的影响: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时差(1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地球公转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
褶皱:背斜(中间旧,两边新;挖隧道,找石油、天然气;易侵蚀成谷);向斜(找水)
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板块是在软流圈上滑动的;地球的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地球板块之间相互运动;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对流作用
大气环流:大气圈内空气进行不同规模运动的总称。
造成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
三圈环流成因:地转偏向力
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形成是热力原因;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是动力原因
气候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大气环流因素;下垫面因素
参考系:把选作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
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那么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巴斯德:真正地否定了自生论,认为生命不能在短时间内从非生命物质中自然发生
米勒:证明了化学进化的第一个阶段即从无机分子到有机小分子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人工选择(变异、遗传、选择);自然选择(变异和遗传、繁殖过剩、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现代达尔文:进化在群体水平,经过突变——选择——隔离
人类祖先和猿分界的重要标志:会直立行走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祖先是森林古猿;始祖南猿——南方古猿(能利用天然工具,善直立行走)——早期猿人(会用天然火)——直立人——智人(人工取火)
叶的结构:表皮(分上下,有气孔和叶绿素)、叶肉(栅栏组织[含叶绿体较多]和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含叶绿体较少])、叶脉(维管束和机械组织)
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场所类囊体,产物有氧气、ATP、NADPH)、暗反应(场所基质,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的还原、产糖和再生)
自养:植物能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供给自身营养
异养:动物以获取现成有机物作为养料
无性生殖: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没有受精过程,由母体直接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有分裂生殖(细菌、草履虫)、出芽生殖(酵母、水螅)、孢子生殖(苔癣、藻类)、营养生殖(马铃薯块茎)
有性生殖: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合子,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减数分裂: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伴性遗传: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都跟性别有联系。生物大题:P的4—11或4—12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类型多样、可利用土地相对数量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一次能源: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能源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而转换成的另一种形式的能源
煤的干馏(化学变化)VS石油分馏(物理变化)
化学腐蚀:金属与接触的某些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变化而引起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金属或合金因发生原电池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大题举例):形态适应(枯叶蝶的体色与体型与其所栖息的植物的叶子或嫩枝极为相似)、生理适应(仙人掌为适应干热环境,叶退化为刺状)、行为适应(麻雀早晨鸣叫的时间会有季节性变化)
生态系统分为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分子、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
生态平衡: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的动态平衡联系
温室效应:大气中存在的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能透射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当它们在地球上空过多聚集时,能阻止地表辐射热的散失,造成地表温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