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泳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天的山峦和田野,五颜六色,奇美无比,而我们的果园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也呈现出*红绿三色相间的迷人风采。
有人问,到了秋天,为什么果树的叶片会发*脱落呢?
果树的叶片有两大功能,一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二是将根系吸收的无机营养,通过光合作用转换为有机营养。
叶片里面含有绿色的叶绿素、*色的胡萝卜素和红色的花青素。在叶片“青壮年”时期,气温正常的情况下,叶片不断吸收养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叶绿素,由于叶绿素较多,掩盖了胡萝卜素和花青素,所以叶片呈绿色。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是一类含脂的色素家族,位于类囊体膜。叶绿素吸收大部分的红光和紫光但反射绿光,所以叶绿素呈现绿色,它在光合作用的光吸收中起核心作用。
叶绿素为镁卟啉化合物,包括叶绿素a、b、c、d、f以及原叶绿素和细菌叶绿素等。叶绿素不很稳定,光、酸、碱、氧、氧化剂等都会使其分解。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很容易失去卟啉环中的镁成为去镁叶绿素。叶绿素有制造有机营养和转换无机营养的功能、提供维生素、解*、抗病等多种作用。
高等植物如苹果树和柑橘树,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它们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乙醚、氯仿等。在颜色上,叶绿素a呈蓝绿色,而叶绿素b呈*绿色。
叶绿素分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卟啉环,其功能是光吸收;另一部分是一个很长的脂肪烃侧链,称为叶绿醇。
叶绿素卟啉环中含有一个镁原子。卟啉环中的镁原子可被氢离子、铜离子、锌离子所置换。用酸处理叶片,氢离子易进入叶绿体,置换镁原子形成去镁叶绿素,使叶片呈褐色。去镁叶绿素易再与铜离子结合,形成铜代叶绿素,颜色比原来更稳定。人们常根据这一原理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植物标本。
叶片制造、转换营养都需要光合作用来完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把光能用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是光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将叶绿素离子化。产生的化学能被暂时储存在三磷酸腺苷(ATP)中,并最终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和氧气。
立秋之后,秋梢开始生长,果实即将成熟转色,9下10上,根系开始进入第三次生长高峰期,地上生长转为地下生长。随着日光南移,温度下降,天气变凉,叶片制造营养的功能逐渐减弱,仅仅保留下转换功能。时至深秋,叶片的气孔闭合,所有功能消失,即使挂在树梢不脱落也不进行工作,叶绿素也日渐减少,作为底色的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则粉墨登场,叶片呈现出*色或红色。作为果实,叶片不再为其提供叶绿素,也将失绿转*或红。
到了立冬季节,依据果树的自我调节功能,地上的赤霉素相对降低,而脱落酸也叫休眠素相对增高,“叶落纷纷辗作尘,化为春泥更护花”。
深秋时许多树种叶片呈美丽的红色,就是因为这时叶绿素降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含量下降,原来被叶绿素所掩盖的类胡萝卜素、花色素的颜色显示出来的缘故。叶绿素含N,Mg,类胡萝卜素不含N,Mg。
当然,由于病*、细菌、虫害、药害、肥害等外界因素对叶片内部组织的破坏,将会引起叶片失绿、花叶、褐叶、早期落叶等现象。所以果实套袋之后,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按照正规操作及时打药。
我们在果树管理中,对叶片的保护,其一切技术都是根据这些原理来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后制定出来的。比如前期施高氮,中期施高磷,后期施高钾;促花期补硼和锌,保叶期补钙和镁,膨果期补硼和锌等。
钙、镁可以抑制铁的吸收,因为钙、镁呈碱性,可以使铁由易吸收的二价铁转成难吸收的三价铁,所以在保叶期,最好是叶面喷施钙和镁。硼与钾有相互促进作用,可在膨果期施用高钾时添加硼。锌与磷有拮抗作用,避免在施用高磷时加锌。锌与氨基酸或*腐酸结合施用可以让植物的局部吲哚乙酸含量升高,促使果实早熟,但锌肥与磷酸二氢钾不能混配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