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萃:
存之于天地,萃自于人世,谓之存萃。
荼蘼正当时,见万千姿态,谓之荼见。
九曲处通幽,夷山内采撷,谓之曲水夷山。
日出日暮,一杯香茗。润心肝脾胃,慰浮躁灵*。一抹回甘,倍感妥帖。此程独行人间一场,然茶味伴时光片刻,愿岁月悠长安宁。
茶叶中的色素
色素是一类存在于茶树鲜叶和成品茶中的有色物质,是构成茶叶外形色泽、汤色及叶底色泽的成分,其含量及变化对茶叶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茶叶色素中,有的是鲜叶中已存在的,称为茶叶中的天然色素;有的则是在加工过程中,一些物质经氧化缩合而形成的。茶叶色素通常分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类,脂溶性色素主要对茶叶干茶色泽及叶底色泽其作用,而水溶性色素主要对茶汤有影响。
一、茶叶中的天然色素
1、脂溶性色素:茶叶总可溶于脂肪溶剂的色素物质的总称。主要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这类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中。
⑴叶绿素:叶绿素又分叶绿素a与叶绿素b两种,叶绿素主要存在于茶树叶片中。茶鲜叶中的叶绿素约占茶叶干重的0.3%~0.8%。叶绿素a含量为叶绿素b的2~3倍,叶绿素总量依品种、季节、成熟度的不同差异较大。叶色*绿的大叶种含量较低,叶色深绿的小叶种含量较高,是形成绿茶外观色泽和叶底颜色的主要物质。叶绿素在鲜叶中与蛋白质类脂物质相结合形成叶绿体,在制茶过程中叶绿素从蛋白体中释放出来。游离的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热敏感。叶绿素的组成和含量对茶叶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加工绿茶以叶绿素含量高的品种为宜,在组成上以叶绿素b的比例大为好。而红茶、乌龙茶、白茶、*茶对叶绿素含量的要求比绿茶低。如果含量高,会影响干茶和叶底色泽。因此,加工时应注意考虑茶树品种特性。
⑵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具有*色到橙红色的多种有色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为茶叶偶在那个重要的脂溶性色素。已知结构式的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种以上,茶叶中已发现17种,可分为胡萝卜素和叶*素。
①胡萝卜素类为茶叶中重要的脂溶性色素,依结构,可分为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δ-胡萝卜素,ζ-胡萝卜素和六氢番茄红素等。尤以前三者共存于许多植物的叶子中,这三种胡萝卜素被内服至人体均能表现维生素A的生理作用,也称为维生素A原。年首次从茶树新梢中分离鉴定出胡萝卜素各种组分。茶叶中的含量约0.06%。成熟叶比嫩叶含量多,其中主要组分β-胡萝卜素约占胡萝卜素总量的80%。中国种的胡萝卜素总量为阿萨姆种2~3倍,但阿萨姆种中有较高的β-玉米胡萝卜素。作为茶叶脂溶性色素的重要组成成分,胡萝卜素在茶叶叶底色泽和外形色泽中起重要的作用。
在茶叶制造过程中,尤其是红茶制造过程中,胡萝卜素类会大量氧化降解,形成紫罗酮系类化合物,如α-紫罗酮、β-紫罗酮等。Omori()发现,在红茶加工过程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红茶的颜色和香气有利,Sanderson()证实,在发酵期间,β0胡萝卜素能部分转化为β-紫罗酮、二氢海葵内酯和茶螺烯酮等,Sanderson等()还认为,类胡萝卜素的氧化降解是与*烷醇类氧化相偶联发生的,因此,儿茶素氧化过程中形成的邻醌,不仅能氧化氨基酸,也可以氧化胡萝卜素类,从而对红茶香气的形成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叶*素类,这类色素广泛分布在植物界,也是茶叶中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成分,以醇、醛、酮、酸的形式存在,为*色色素。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0.01%~0.07%,随茶叶新梢成熟度的提高,总含量增加。茶叶中叶*素类化合物主要有叶*素、玉米*素、隐*素、新叶*素、5,6环氧隐*素、菫*素等。
叶*素类在红茶制造过程中,由于氧化还原作用较强,有一定降解。对茶叶外形色泽和叶底色泽有一定作用,其降解产物对茶叶香气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
2、水溶性色素水溶性色素是能溶解于水的呈色物质的总称。一般指花*素、花青素及儿茶素的氧化产物。茶鲜叶中存在的天然水溶性色素主要有花*素、*芩素等,他们都是类*酮的化合物,广泛分布在于植物界,茶叶中已发现有几十种花*素、花色素,是茶叶中水溶性色素的主体。
⑴花*素类亦称*酮类,主要包括*酮醇和*酮两类化合物,是茶多酚类的组成成分茶树体内主要是*酮醇及其苷,在茶鲜叶中的含量占干物重的3%~4%,由于结合的糖的种类不同、连接位置不同,因而形成各种各样的*酮醇苷。它们是茶叶水溶性*色素的主体物质,是绿茶茶汤的重要组分。
⑵花青素类有名花色素,茶多酚类的组成成分,重要的水溶性色素,是一种性质稳定的色原烯衍生物。植物中花青素常与葡萄糖、半乳糖或鼠李糖缩合成苷。一般茶叶中的花青素占干物质的0.01%~1%,而在紫芽茶中的含量较正常芽叶高得多。其形成和积累与茶树生长发育状态及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一般光照强、气温高的季节,较易形成花青素,使茶芽叶呈紫红色。对茶叶的叶底色泽、汤色及干茶设置均有较大影响。含量较高的紫色芽叶制成绿茶,品质较差,汤色发褐,滋味苦涩,叶底靛(dian)青。若加工红茶,则汤色叶底乌暗,品质也较差,
二、茶叶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色素
1、茶*素类茶*素是红茶中的主要成分,它最早是有RobertsE.A.H()发现的。茶*素(TFs)是红碎茶中色泽橙红、具有收敛性的一类色素,其含量占红茶固形物的1%~5%,是红茶滋味和汤色的主要品质成分。茶*素类对红茶的色、香、味及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红茶汤色“亮”的主要成分,是红茶滋味强度和鲜度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形成茶汤“金圈”的主要物质。茶*素与红碎茶品质的相关系数为0.。RobertsE.A.H.指出,审评者对色泽的估量大多数是受茶*素的影响,含量越高,汤色明亮度越好,呈金*色;含量越低,汤色越深暗。与咖啡碱、茶红素等形成的络合物,温度较低时显出乳凝现象,是茶汤“冷后浑”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红茶的滋味的鲜爽度,其含量的高低与叶底亮度也呈高度正相关。
2、茶红素类(TRs)茶红素是一类的红褐色的酚性化合物。它既包括有儿茶素酶促氧化聚合、缩合反应产物,也有儿茶素氧化产物与多糖、蛋白质、核酸和原花色素等产生非酶促反应的产物。
茶红素是红茶氧化物中最多的一类物质,红茶中含量约为6~15%(干重)。该物位棕红色,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深红色,刺激性较弱,是构成红茶汤色的主体物质。此外,其还能与碱性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物存于叶底,从而影响红茶的叶底色泽。通常认为茶红素含量太高有损品质,使滋味淡薄,汤色变暗,而含量太低,茶汤红浓不够。Roberts曾认为TRs/TFs比值过高时,茶汤色暗且滋味强度不足,比值过低时,亮度好,刺激性强,但汤色红浓度不够。
3、茶褐素类(TB):深褐色,溶于水,不溶于醋酸乙酯和正丁醇,其含量一般为红茶干物质的4%~9%。是是造成红茶汤色发暗、无收敛性的重要因素。其含量和品质呈高度负相关(γ=-0.),含量增加时红茶等级下降。红茶加工中长时过重萎凋,长时高温缺氧发酵,是茶褐色积累的重要原因。红茶储存过程中,茶红素和茶*素会进一步氧化聚合形成茶褐色。
三、色素的呈味
茶*素刺激性强烈,回味爽
*红素刺激性弱,带甜醇
茶褐素味平淡,稍甜
咖啡碱+茶*素鲜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