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花卉长得好,光照必不可少,它为花卉制造有机物质提供了能源
光是花卉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花卉制造有机物质的能源。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光照条件包括光照强度的强弱、日照时间的长短和光质。光照强度是指太阳光在植物叶片表面的照射强度,是决定光合作用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红、*色光是对花卉进行光合作用效率最高的。紫光和紫外线是植物色素形成的主要光能。此外,红外线有促进植物枝条伸长的作用,而紫外线却能抑制枝条的伸长。此外,光能影响花卉的生理变化、形态建成和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并且能够调节花期还能影响花卉的地理分布等;同时,光也影响空气和土壤的温、湿度以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光照强度随着海拔高度、纬度高低及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有一定的规律性。赤道的光照最强。随纬度增加,光照强度逐渐减弱,这是由于纬度增加,太阳高度角减小,通过大气层的距离增加。光照强度还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强。一年中以夏季光照最强,冬季光照最弱;一天中以中午光照最强,早晚光照最弱。晴天光照强,阴雨天光照弱。光照强度影响花卉的生长发育。光照强度可以抑制细胞及根、茎的伸长,促使其生长健壮,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
在光照强度适宜的条件下,叶绿体发育良好,栅栏组织发达,致使叶片、花瓣发育完整。如果光照充足,根冠比增加,花茎木质化程度增加,从而使花卉节间变短增加了花卉的观赏价值。光照强度影响花卉的生长发育还表现在影响花卉的光合作用。碳同化途径主要包括C3、C4途径和景天科酸代谢(CAM)途径。花卉多数为C途径,但也有光合效率高的C4途径,如禾本科、藜科、菊科等。
花卉中进行CAM途径的有凤梨科、百合科、兰科、景天科及仙人掌科的大部分花卉的叶色、花色受光照影响。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叶绿素的合成。反之,叶色变淡、*化。只有在强光下,许多紫、红色花的花青素才能产生。许多观叶植物,在强光下还可以合成较多的胡萝卜素、叶*素,并且因种及光照强度的不同,叶片可以呈现出*橙、红等不同的色彩。此外,花卉的花蕾开放时间也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月见草近午夜开放,午夜后闭合;紫茉莉傍晚开放,日出闭合;紫叶酢浆草,强光下开放,日落后闭合;牵牛花凌晨开放,午前闭合等。
大部分花卉种类的需光量约为全日照的50%~70%,光通量已达到生长开花的需求。如果光强过大,需要对花卉进行遮阴,否则会影响花卉发育的质量及观赏效果。在生产中,根据花卉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把花卉分为喜光花卉、耐阴花卉与喜阴花卉。光照时间是指自然状态下的日照时间。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光量,从而影响花卉植物的生长发育。更引人注意的是,日照时间的长短影响花卉植物种子与芽的休眠与萌发、开花结果等。植物成花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完成光周期效应。所谓光周期,即一天中昼夜相对长度的规律性变化。花卉受光周期影响而表现为不开花状态的光照长度界限,称为临界日长或临界光周期。
在花前成熟和完成春化的基础上,花卉要求生长季节内每天有一定的日照和黑暗时数,才能成花,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光周期的这种效应,称光周期作用或光周期效应。根据花卉植物对光周期效应的反应,大体可分为长日性花卉、短目性花卉和中日性花卉3类(见本书第1章)。生产上通过调节光照时间可以调节花期。光质是指不同波长的光。有人将太阳光对植物的效应,按波长划分为8个光谱带,包含了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各光谱带的不同光成分对花卉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影响大小不同。
可见光由红、橙、*、绿、青、蓝、紫7种光组成。首先,光合作用利用的是红、橙光和蓝、紫光;其次,光质影响花卉的形态建成和物质合成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同时促进叶绿素的形成,蓝光则对蛋白质的合成有利,还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引起向光性敏感,并且抑制花卉体内某些生长激素的形成,从而抑制茎的伸长等。高山花卉和热带花卉通常花色艳丽,这与光质中含有较多紫外光有关。
反射光主要是*、绿光,所以植物呈现绿色。不可见光分紫外线和红外线紫外线较蓝、紫光能更显著地抑制植物细胞伸长,有利于细胞壁的加厚与分化,有利于木质部与机械组织的发育,对果实成熟也有良好的作用,还可以导致变异或抑制生长发育。红外线主要起热效应作用。光质还影响光敏素的转化。光敏素与光周期现象及种子需光性密切相关。通常在采取暗期间断法调节花期以及需光种子萌发时,使用白炽灯较荧光灯更有效,因红光可促进非活性光敏素向活性形式转化。
一些花卉种子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萌发,称为光敏种子,如报春花、秋海棠等;而有些花卉种子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萌发,称为嫌光种子,如喜林草属、伐塞利阿花属等,这类种子萌发时需要覆一定量的土才能萌发。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