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律素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攻克难题重庆稻区产出优质大米中国农科新
TUhjnbcbe - 2023/6/14 8:52:00

市农科院水稻研究团队在科研现场。市农科院供图

10月中旬,大足区三驱镇铁桥村的水稻测产验收现场传出好消息:由市农科院水稻研究团队培育的“神农优”亩产突破公斤、实现亩增收元!

这一骄人成绩的取得,宣告我市科研团队的本土优选良种示范,终于让低海拔稻区产出了高档优质大米。

重庆稻区一直是全国稻米品质改良难度最大的稻区之一。近30年来,市农科院水稻研究团队扎根科研一线,人员年均天扑在田间地头选育新品种,一步步破解了困扰重庆稻区高质量发展的“水稻密码”。

水土不服

重庆水稻常年“量质两低”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有关专家通过广泛研究证明,重庆地区属寡日照和高温伏旱区,不具备生产优质米所需的气候条件,重庆被划为“劣质稻产区”。

重庆能不能产出中高端优质米?作为市农科院水稻研究团队“水稻良种创新”的首席专家李贤勇坚信,通过技术创新必能育出本土优质品种!

“重庆稻区苗期寡日照极大地影响了水稻高产,而抽穗灌浆期的高温和小温差则不利于水稻品质提高。”李贤勇和团队决定从影响稻米品质的根本原因——光合作用效率入手,寻找破解这两个关键因素的“水稻密码”。

大海捞针

千辛万苦找到特异育种材料

上世纪末90年代,李贤勇率水稻研究团队展开潜心研究后提出,只有培育低光条件下也能产出足够多光合产物的品种,才能为重庆稻区高产和优质提供保障。这其中的关键,是必须找到捕光色素叶绿素b含量高的特异育种材料。

接下来的三年,水稻研究团队从全国各地搜寻了近十万份材料,逐一开展系统鉴定。但鉴定结果令人失望,三年的努力全部白费。

“我们可以再花三年,扩大筛选范围继续干!可大海捞针般找材料,实在是太难了!”李贤勇除安排骨干力量继续在国内找寻之外,还派出博士王楚桃深入东南亚水稻主产国,历经千辛万苦搜集了大量国内外水稻资源材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对带回重庆的材料进行田间鉴定和遗传分析后,终于在海量的资源中发现了“宝贝”:有1份材料在寡日照下仍能茁壮生长,其捕光色素叶绿素b含量比普通水稻高一倍!

这份“宝贝”材料让水稻科研团队激动不已,立马开展品种培育。为了加快研究进度,大家春夏待在重庆、秋冬赶赴海南,一年种植三季实验水稻。

年,一个能在重庆产出优质稻的水稻品种“Q优2号”培育成功。经重庆和国家品种审定机构测试,该品种不但米质达到国家三级优质标准,而且比当时的助推品种增产6%以上。

至此,市农科院水稻研究团队终于破解了优化寡照区水稻质量的难题,实现了在重庆“劣质稻产区”产出优质稻的突破。

年,“神农优”获得原农业部首届优质稻(籼稻)食味鉴评金奖,系全国10个获金奖品种中仅有的两个杂交稻品种之一,一举让重庆产水稻跻身全国高端优质稻行列。

科技助力

推广优质水稻1.5亿亩

近三年来,市农科院水稻研究团队先后培育出15个优质水稻品种,比全国同期培育品种的平均优质率高30%,实现了重庆优质稻整体由三级向二级稳步推进,以及一级优质稻品种“零的突破”。

其中,针对丘陵山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最难的育秧和栽插环节,李贤勇带领团队发掘出耐低氧发芽和生长的优异资源,培育岀适合淹水直播的绿色高效优质品种“神9优28”。这个品种推广后,有望结束传统种稻的辛劳模式,且每亩还可节约成本元以上。

市农科院水稻研究团队还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先后在我市彭水县、酉阳县、贵州省金沙县等重点贫困区县开展优质稻产业化扶贫开发。

“我们从品种选择、病虫防治、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指导,帮助当地水稻每亩综合增收元以上。”李贤勇介绍。

李贤勇自豪地说,近20年来,市农科院水稻研究团队已在重庆及兄弟省区市推广他们研发的优质水稻1.5亿亩,增加产值亿元。

来源:重庆科技报

编辑:张静

1
查看完整版本: 攻克难题重庆稻区产出优质大米中国农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