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刚开始接触白茶时,很多茶客都会疑惑。
白茶,顾名思义,既有“白”字,那便应该是白色的茶。
譬如白眉翁,白发、白眉、白须。
譬如白狐,银白的毛发在雪地里熠熠生光。
譬如白毛女,更是白色长发一泄到地。
而为何,白茶,明明冠以白之名,但颜色看起来却不怎么白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基础。
随意搜索资料都能查到,白茶是因特定树种以及特殊工艺的缘故,身上拥有众多白毫。
纤细银白的茶毫,密集分布在芽头和叶背。
六大茶类里,白茶因白毫数量最多,故得此名。
白茶里,尤其是春茶,远而望之,白浮在绿上,如白掌拨清波。
至此,白茶外观并非纯白,却名为“白”之谜,正式揭晓。
但接下来,又生出新的问题。
既然同样是白茶,为何春茶以白绿二色为基础。
而到了秋白茶这,颜色却像层林尽染的秋日山林,五彩似蝶呢?
《2》
以春、秋寿眉为例。
之前的内容里,在提到两者不同时,有专门介绍:
春寿眉的叶片发红,颜色花杂是品质不佳的表现。
正常而言,春白茶的叶片以绿为主,叶片上的绿意层次丰富,包括有翠绿、草绿、墨绿、黛绿、深绿、油绿等。
然后,有人过来抬杠:
“你确定视频里一个是春料,一个是秋料吗?春天日晒寿眉会出现五彩色泽,允许有红褐色,但不能发黑,你不懂就不要笼统去讲!”
简易概括下对方抬杠的内容,在重点强调——日晒春寿眉的叶片就是五彩色!
事实上,并非如此。
白茶在加工时,日晒≠暴晒。
在温和日光萎凋的影响下,绝不会直接摧残茶叶内部的色素物质(以叶绿素为主)。
导致最终做出来的茶,外观颜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叶绿素大量流失,导致叶片看起来发红、发褐,变得花杂不堪。
回到前面的问题,为何春寿眉的叶片以绿为主,而秋寿眉却以五彩色为典型呢?
这就要涉及到,许多影响茶叶颜色的外界元素了。
《3》
阳光普照,是万物生长的起点。
高高在上的太阳,是影响白茶颜色的“大神”。
从生物课上的基础内容,可以知道,植物叶片之所以能呈现出绿色。
原因在于,叶片内存在一类名为“叶绿素”的物质。
不过,叶绿素比较活泼,性情不稳定。
同时,它还存在明显的弱点——怕热。
当太阳日照时间过长,或日照强度过大时,都会导致叶绿素的分解、减少,甚至是消失。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四时流转,亘古不变。
四季变化里,由于太阳日照时间长短不同,茶树的叶片颜色亦有所不同。
春季时,万物复苏。
当茶树刚发出新芽与新叶时,整体还比较柔嫩。早春时分的叶片,以浅绿、嫩绿为主,鲜嫩至极。
随着大地回春,气温变暖,茶树的光合作用日益增强。
从早春到仲春,最后再到暮春,茶树新梢叶片的颜色,绿意日益加深。
举个例子,对比白牡丹与春寿眉的叶片颜色,能窥见端倪。
虽然在春白茶里,白牡丹和春寿眉的叶片,一概以绿为主。
但白牡丹叶片更嫩更细窄更娇俏,新叶呈现出嫩绿色。
而春寿眉叶片相对更圆更阔更大,叶片以翠绿为主,绿意更深,体现春深似海的风姿。
这些细腻的色彩渐变,源自大自然*斧神工,三言两语难以精准概括。
而在夏季时,由于气温高,日照强。
茶树新梢叶片容易被晒红晒伤,夏天时再上茶山,可以看到茶树嫩叶微微泛红。
因夏茶品质不高,内质有限的缘故,业内历来不提倡采摘制作夏茶。
等到漫漫长夏过去后,终于迎来秋凉,天高云淡,风清气爽。
由于秋天晴日多,雨天少,日照时间比春茶季更长。
秋茶季时可以观察到,茶树新生叶片颜色更深,叶片更厚。
在茶树上,叶片颜色的大致规律如下,新叶呈现翠绿色,老叶呈现深绿色。
当茶青鲜叶采下来时,一概还是绿油油的样子!
《4》
气温,也会影响白茶叶片颜色。
当白茶的茶青鲜叶采下后,要及时加工处理。
薄摊薄晾,及时摊晾,日光萎凋。
彼时由于茶叶与枝干分离,不会再从茶树上获得任何养分支援,叶绿素不再继续生成。
此后,叶绿素便会呈现日益递减的趋势。
刚采下时,叶片颜色与长在茶树枝干时,别无二致。
当经过摊晾、萎凋后,在日光的影响下,叶绿素会受到一定影响。
春茶季时,太阳离地球远,日照轻度小,光照温和。
叶片内部的叶绿素受热小,分解缓慢。
最终做出来的春白茶,叶片颜色仅从浅一分的绿,变成深一分的绿。
不会贸然从绿色转变成其它颜色,譬如由绿转红,由绿转褐,由绿转黑……
除非是在制茶时,将白茶拿去暴晒。
或者,制茶操作不当,烘干处理时温度太高、时间太长等。
又或者,不遵守白茶加工基础步骤,加入揉捻、渥堆等方式。
如此,才会破坏白茶的天然原色,导致模样彻底转变!
而在秋茶季,尤其是尚未进入深秋时。
南方的早秋和仲秋会受秋老虎影响,白天气温犹热,太阳的日照强度会高于春季。
因此在日光萎凋过程中,部分秋茶的叶片颜色会在翠绿、墨绿的基础上,陆续变成土*色、砖红色等。
但此时,秋白茶的叶片底色,仍旧是深绿的。
以白露寿眉为例,它的叶片颜色虽以五彩色著称,但仔细观察下,仍旧能看出它的叶片以深绿为主。
而再往后,等到秋分、等到寒露后。
随着秋意渐深,秋凉明显,天气从凉爽转为早晚天气较凉,需要“添秋衣”。
此时再加工出来的秋分寿眉、寒露寿眉,叶片颜色会更偏绿。
这是得益于,茶叶内部的叶绿素保留完好的影响!
《5》
最后,白茶叶片颜色还与后期储存有关。
不管是春白茶,还是秋白茶,但它们生长在茶树枝梢时,叶片颜色一概以绿为主。
经历了萎凋、干燥等加工处理,制出散茶后。
白茶叶片颜色,仍旧保留着简朴天然的模样。
春白茶,芽白叶绿,叶片以绿为主。
秋白茶,早秋和仲秋的叶片颜色偏五彩,深秋时节转为以绿为主。
加工结束后,将新白茶装箱、分门别类的归仓。
待储存一定岁月后,再打开箱。
这时候你会发现,当白茶存老后,叶片底色并未改变。
该绿的部分,叶片依旧是绿的。
叶片不会贸然由绿转褐,甚至是由绿转黑。
只不过受到岁月的影响,在自然缓慢氧化下,白茶叶片色系会变得更深沉。
从新茶时期的翠绿、新绿、油绿。逐渐转变为老白茶的苍绿、黛绿、墨绿。
自然陈化,年份真实的老白茶,叶片不会贸然改变“基础色”。
但凡出现颜色单一,缺乏层次,发黑变褐色的“老白茶”,意味着很不对劲。
往往这样的茶,不是经过了做旧,就是存坏变质。
在白茶的后期储存过程中,有不少因素会影响白茶颜色。
譬如,高温。
直接将白茶存放在被太阳西晒、东晒的顶楼,室内温度高。
整个夏季下来,室内温度持续高达35℃左右时。
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白茶内部的叶绿素容易分解流失,导致转褐变色。
譬如,受潮。
受到过多水汽的影响,会进一步蚕食白茶的品质。
轻则导致白茶叶片颜色发暗,重则还会引起发霉变质。
譬如,光氧化。
茶叶的保存,需要避光。
在没有遮光保存的前提下,直接用玻璃罐、塑料罐、甚至是塑料袋装茶。
那么,受到光线影响下,容易引起“光氧化”。
导致茶叶内部的叶绿素流失,内质受损破坏,色香味俱变!
可见,为了存出一箱优质老白茶。
在后期储存过程中,密封、避光、干燥、无异味等,都很关键。
《6》
行文至此,可以看出,不管是阳光也好,气温也罢。
亦或者,茶叶在后期储存时的种种际遇。
真正影响到白茶颜色的,就一个东西。
它的名字,叫叶绿素。
大多数时候,白茶叶片的颜色和其它植物叶片一样,以绿为主。
当白茶内部的叶绿素,迅速减少时,会导致茶叶看起来颜色*褐,带有砖红色。
而在后期仓储时,当新茶跨越漫漫岁月长河后,颜色会逐渐变得深沉。
春茶季,万物复苏,气温低沉。
产自暮春的春寿眉,叶片内部仍旧保留着大量的叶绿素。
即便经过日晒后,春寿眉的叶片也不应该发红。
除非是,做茶工艺不过关,让好茶经历了暴晒。
又或者是,烘干时间过长,茶叶受热不匀,温度过高。
常言道,欲速则不达。
求快,做不出好茶。
白茶的加工,不可能是一晒到底,随便晒晒就好。
唯有精心加工,细致呵护,才能做出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