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律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新邯郸客户端刊发春耕秋作凭眼力
TUhjnbcbe - 2023/3/7 18:47:00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啊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11月4日,新邯郸客户端以《春耕秋作凭“眼”力》为题,报道了邱县通过多措并举引进前沿农业科学技术,助力农民增产增收的做法。

52岁的邱县张云固村农民张朝印做梦也没想到,他竟然能请来天上的“卫星”帮自己种地。11月1日,当他打开手机上的“智农”软件时,一张3D人造卫星遥感图就出现在眼前。手指在屏幕上画个圈,自己那块地的温湿度、叶绿素含量、庄稼长势等情况一目了然。告别了面朝*土背朝天的日子,这个种了半辈子地的农民禁不住热泪盈眶。

位于邯郸东北部的邱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通过多措并举引进前沿农业科学技术,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为让“中国饭碗”盛上更多“河北粮食”做出贡献。

农民用上了遥感技术控制的无人机。

“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10月初,我市连着下了几场雨,这为多种庄稼病虫害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张朝印种的亩玉米还差几天就要成熟了,他在家里正盘算着收成:“玉米平均每亩产量是公斤,每公斤大概2.6元,刨去成本,家里可增收20多万元。”

突然,手机发出“嘀、嘀、嘀……”的报警声。张朝印从兜里掏出手机看了看,马上骑上电三轮车,驮着喷洒农药的工具便往地里驶去。家人问他干啥去,张朝印头也不回地说:“地里湿度大,玉米的叶绿素含量降低,我得赶紧去打药以防范玉米锈病的暴发。”

玉米锈病是一种常见的气候性庄稼病害,在气温20℃至30℃的阴雨天,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气候环境下,容易发生和流行。一旦玉米感染此病害,其叶片就会因缺少叶绿素而变*,进而失去光合作用。此病害一旦暴发,玉米将会减产20%左右,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这个普通农民又不是神仙,怎么能在家里“掐指一算”就知道地里的玉米要遭病害呢?这秘密就藏在张朝印的手机里。“我只要打开手机上的APP,就能请天上的‘卫星’来帮忙。”他说,“我能清晰地在遥感图像上看到自己地块的温湿度、庄稼长势、叶绿素含量等信息。”同时,该系统还会提醒他当下应该预防的病虫害,并指导其如何打药治理。

谈起人造卫星遥感技术,张朝印打开了话匣子。“庄稼长得好,全靠后期养护。”他说,过去为了种好地,每天都要到田间地头查看庄稼长势、土地温湿度等情况。费功夫不说,漏检漏治、延误庄稼病情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夏天,他每次到地里查看一圈玉米的长势,回来后身上总会隐隐发痛,原来是锯条般的玉米叶在他身上划出了一条条血道子。

用上这个人造卫星遥感技术后,张朝印躺在家里就可以完成农事记录、巡田、查看农作物长势、测量地表温湿度等工作。“这些苦活、累活都由天上的‘卫星’帮我完成。”他说,“过去,我是‘看天吃饭’,需要每日在田间地头忙碌。现在,我可以‘知天而作’了,呆在家里就把部分农活干了。”

农民在地头通过人造卫星遥感技术查看农情。

农民种地有了“金管家”

人造卫星、遥感技术、大数据处理等,这些高深的前沿科技是如何跑到农民的手机里,变成其种地好“帮手”的呢?

在邱县中化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指挥平台大厅内,多面电子显示屏实时传送着农田现场作业、气象、土壤墒情等影像和数据信息。该中心农业技术负责人谢纪申介绍,近年来,邱县扎实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工作,建立完善了人造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搭建起社会化智能服务平台,让当地农民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监测农情、查看病虫害、掌握近期天气变化等。

与此同时,邱县建设了60个土壤监测点,覆盖农田面积10万亩。监测点根据取土化验的结果,指导农户按方“抓药”,精准浇灌、施肥、实施定向管理,以提高庄稼品质和产量,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对自己能用上这么前沿的农业技术,张朝印倍感欣慰。他记得,去年7月份,邱县曾组织全县的种粮大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在培训期间,他见到中化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查看作物长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更令他吃惊的是,现场只需一名农技人员就可以管理上千亩农田。这不仅让种田更省力,还让庄稼质量和产量更有保障。

看着面前的高科技产品,张朝印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科幻世界一般。培训会一结束,他就主动联系上农技人员,表达了想要使用该技术的愿望。农技人员很快就来到张云固村蹲点服务、现场指导技术。他通过认真学习,在短时间内掌握了该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

“多亏了卫星遥感技术提前预警,让我早作防治,免遭损失。”张朝印回忆,过去都是凭借经验种地。一有灾害天气来临,他便傻了眼,只得自认倒霉。现在有了这套人造卫星遥感技术平台,他可以清楚监测到地里的每一棵植株的长势,平台发现问题还会提示如何打药应对。今年春天,他种上小麦后本打算浇水。可手机APP里的遥感信息显示,“未来几天有大风,不宜浇地。”“这么好的天,哪来的大风?”张朝印将信将疑地放下水管子,打算等等看。结果,次日真的刮起了大风,凡是浇过水的地里,庄稼都发生了大面积倒伏,给农户带来损失。

今年夏季的一天,天气异常炎热,张朝印看着地里的玉米有些发蔫,便打算给玉米浇水。因为村民都想浇地,村里的抽水泵不够用了。张朝印一直借不来抽水泵,急得嘴上都起了燎泡。但这时手机里的遥感信息显示:“近期有大雨,不宜浇地。”

张朝印仰头看天,火辣辣的日头晒得他睁不开眼。他又低头看看手机里的信息,心里犯起了嘀咕:“我到底相信经验呢,还是相信天上那个会飞的‘铁疙瘩’?”经过一番心理斗争,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还是决定把“宝”押在科技上。

没几日,大雨哗哗而降,窗外仿佛挂上了“珍珠”帘子。“我少浇了几次地,电费、人工费、水费等加起来,节省了多元。”张朝印美滋滋地说。

“别人浇地累呵呵,老张却躺在家里睡大觉结果还省了钱。”这句话仿佛长了腿,在村里不胫而走。很快,张朝印家里热闹起来,登门拜访问农事的、学技术的、请教问题的络绎不绝。

“国家号召共同富裕,这么好的技术,我不能自己一个人用,需要分享给大家才行。”张朝印说,现如今,他不仅是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的受益者,也自觉成为了一名助农科技的宣传员。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他正带领全村人依靠人造卫星遥感、大数据、无人机等先进农业技术,在技术兴农富农之路上大步前进。

手机遥感图像里的田地。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以前经常能听见农民抱怨‘肥料上了那么多,产量也没增加’。这其实是肥料上得不科学,影响了庄稼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产量下降,费力费钱又赔本。”谢纪申告诉记者,如今,在人造卫星遥感技术的助力下,农民可以进行作物营养快速诊断,通过精准施肥,让庄稼增产。另外,此技术还可以降低化肥投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以改善土壤品质和减少环境污染。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单位名单,邱县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谢纪申表示,人造卫星遥感技术已成为农业农村领域重要的信息来源。

目前,邱县已建立了基于互联网+遥感+物联网的农业信息精准服务平台,实现了省、市、县、农场、地块的作物分类、长势与灾害定量监测,为农户提供了个性化农业信息的精细服务,也为民*、财*、农业等部门的宏观管理、农业补贴发放、灾害救援提供了科学依据。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昆刘圆圆通讯员郝慧刚/文记者邱勇慧通讯员马倩孙海峰/影

原标题:《新邯郸客户端刊发|春耕秋作凭“眼”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邯郸客户端刊发春耕秋作凭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