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至28日,中国污染防治联展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中国污染防治联展是中国污染防治发展的交流合作平台,集中展示先进技术装备、科研成果、重大环保治理项目。省暨合肥市节能环保产业成就展、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展、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装备展等八大主题展区里,地上跑的、水上行的、天上飞的,各种治污“神器”亮相,吸引参观者目光。
地上跑
走航车“捕捉”污染源
中国环境谷展区,一辆类似“房车”的大块头汽车,格外显眼。不过,这辆车却与“房车”大不同。车内装配着多台箱式主机和显示器,屏幕上显示着地图,画面上有汽车运行轨迹和测量值柱状显示图。
“我们这辆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车,走到哪,测到哪,10秒出数据。”厂家技术工程师吕琦玮一边指着屏幕,一边向记者介绍,“监测数据异常,柱状图则以红色提醒,能全面快速锁定污染源。”
大气环境立体走航监测车。
边走边测,如何实现的?吕琦玮介绍说,走航车内搭载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车载式大气采样系统、气体稀释系统、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及电子地图、常规气象参数监测仪等设备。走航车利用车载挥发性有机物、激光雷达等快速监测设备,在行进时对环境空气、无组织排放废气进行连续实时监测,并根据地理位置信息,显示沿行进路线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空间分布,实现污染溯源,更好地服务环境管理决策。
与走航车相距不远的环卫清洁技术装备展区,一辆搭载着4个吸扫盘的无人驾驶清扫车亮相,引来不少人围观。
别看这辆清扫车体格小,长不足4米、轴距约1.5米,但科技感满满。车顶、车灯附近装配着大大小小的摄像头和多种类型的雷达。
无人驾驶清扫车
“这是一款机动灵活的小型全智能清扫车,在路线规划好后,无需人工介入,就能定时自主启动、识别垃圾和覆盖式清扫,每小时行驶3公里,实现城市道路辅道保洁,提升作业效率。”厂家运维工程师王祥介绍说。
无人驾驶,安全最重要。“这辆车装载着5种23个传感器,实现定位、感知、识别功能,高效分辨行人、车辆及路面障碍物,还能自动识别红绿灯。”王祥说,在23个传感器中,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5个高清摄像头实现视野度无死角。这些高科技的应用,让清扫车能运行自如、高效保洁。
水上行
监测船挺进“无人区”
在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展区,一艘约1米长的水质自动监测船,线条优美,让人眼前一亮。船头装载着摄像头,船尾竖立着4根天线装置。
厂家产品经理鲍文博说,这艘自动监测船,主要用于对人工难以抵达的水域进行采样和流域水质动态监测,能够自动对航道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物进行规避,通过远程平台对水质参数进行实时测量,为监管部门和水质治理单位提供数据支持。
水质无人自动监测船。
与这艘小型水质自动监测船相比,临近展台以视频和图片展示的蓝藻磁捕船,则是庞然大物。磁捕船长达32米,可谓“捕藻神器”,于夏季应用于巢湖等湖泊岸线。
企业相关负责人孙进介绍,磁捕船的两大亮点是磁捕器和磁分离设备。两项技术结合,通过磁加载、磁絮凝和磁吸附,使得打捞蓝藻更加高效。絮体分离后清澈的湖水从磁盘底部溢流、还湖,藻泥则运上岸处置。
孙进说,经第三方检测,还湖水藻密度、叶绿素a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总磷去除率达到90%以上,出水磷含量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水标准。今年5月至10月,3组磁捕船在巢湖中庙、肥西派河口等水域作业,助力巢湖蓝藻防控。
天上飞
无人机实时测污染
在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装备展区,一架大型无人机在展台上静态展示。与普通无人机相比,该无人机搭载着盘状大气采样头,显示着功能的不同。
产品销售经理周林说,大气环境无人机监测系统,通过操控搭载设备的飞行器飞到指定的区域,能即时获取该位置的监测数据,实时记录、显示空气质量数据、地理位置、高度信息、温湿度等,并把参数、数据和视频图像传回地面操控平台。
用于精准防疫消杀的无人机。
“在高危或不明环境条件下,无人机能替代人工进行零距离环境监测,以防有*或易燃物质等对监测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周林说,设备在出现大气污染状况后,能快速起飞进行实时监测,从而有效配合监测工作,协助相关部门获取污染情况、收集污染气体,助力污染防治。
联展由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合肥市*府、省巢湖管理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等单位支持,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环境报社、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主办。
展览之外,“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推介会”“长三角G60科创城市生态环境局长座谈会”“‘让巢湖成为最好的名片’线上研讨会”等交流活动同期举行,*产学研相关人士共话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助力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全面实施。(记者夏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