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坐拥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三大高原湖泊,生态文明建设意义十分重大。尤其是抚仙湖,作为全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和珠江源头第一大湖,蓄水量达亿立方米。
省委书记、全省总河(湖)长、抚仙湖河(湖)长陈豪,带头履行抚仙湖河(湖)长职责,多次率队开展专题调研,帮助玉溪市及沿湖各县(区)出思路、想办法。
年6月3日至4日,陈豪在玉溪市督促检查抚仙湖、星云湖等湖泊保护治理工作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系统性思维抓好抚仙湖等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以科学精准思维着力解决湖泊保护治理短板,以辩证思维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坚决守住生态之基和发展之本,努力建设深蓝抚仙湖、七彩抚仙湖、森林抚仙湖。
“良好的生态是玉溪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是玉溪一代代人接力传承下来的,我们吃着祖宗的饭,不能砸了子孙的碗,要坚持把‘三湖’保护治理作为重大*治任务、重大发展问题和重大民生工程,坚决打好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玉溪市委书记罗应光说,让“三湖”碧水永存,对于玉溪、对于云南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意义重大,是玉溪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十三五”以来,玉溪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严格遵循“保护第一、治理为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前所未有的保护治理力度抓好“三湖”保护治理工作,实现了抚仙湖稳定保持优良水质,杞麓湖水质由劣V类改善为V类,星云湖水质不断改善向好。
抓好治水的人
抓“三湖”保护治理,*策要靠人来落实,问题要靠人来解决,工作的成效也要靠人来检验。
“坚持底线思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陈豪要求玉溪市各级*委、*府要把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工作作为重大*治任务,守土有责、守土负责,以铁腕执法落实好河(湖)长制。
“本月底放干抚澄河水库的水开始清淤,争取明年雨季前彻底解决抚澄河劣V类问题。”年11月6日,玉溪市委书记、市级总河长罗应光巡查抚澄河治理情况,并参与河道清淤,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抓好问题整改落实。今年3月21日,据水质监测报告结果显示,抚澄河入湖口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提升为Ⅲ类,抚澄河实现脱劣目标。
玉溪市市长、市级副总河长张德华履行星云湖市级河(湖)长职责开展巡河巡湖和现场调研,多次主持召开现场调研会、专题汇报会,要求严格落实星云湖“四级河(湖)长”责任制,全面推进星云湖保护治理工作。
今年5月30日,雨季即将来临之际,罗应光履行河长职责巡查抚澄河。罗应光和大家一起脱下鞋袜,挽起裤脚,拿起铁钯,走进河道清理杂草垃圾。“河长带‘长’不是‘官’,‘河长制’不是‘冠名制’而是‘责任制’,是为了落实责任到人。”罗应光强调,做河(湖)长要像做家长一样,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所负责的河湖,把河湖流域的安危和健康随时放在心上。
今年2月16日,张德华环星云湖巡湖,督办保护治理项目,发布星云湖保护治理重点工作第1号河长令。张德华每到一个项目点都详细了解推进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求明确时间节点,细化工作措施,做好统筹调度,科学精准推进在建项目,在工程完工后严控入湖水质。
市委书记、市长的行动为玉溪市名河(湖)长作出了示范。近年来,玉溪市始终把扛稳抓牢河(湖)长制责任作为重大*治任务,把河(湖)长制纳入领导干部“七位一体”责任体系,调整充实河(湖)长制领导机构及组成人员,构建了“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定任务、定标准”的全流域网格化管理机制,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玉溪市、沿湖3县(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负责、亲自组织、亲自推进,切实做到守湖有责、守湖履责、守湖尽责。
各级河(湖)长牢记“保、治、管、防、修”五大职责,坚决落实“六必看、六必听、六必改、六提升”工作要求,履职尽责,进一步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真正把河(湖)长制由“见河长”转变到“见实效”上来。
年,玉溪市县河(湖)长开展巡河次,乡镇河长巡河次,村级河长巡河实现日常化,对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到限期整改、彻底整改、销号管理。
今年4月30日,玉溪市*府分别与沿湖3县(区)签订了保护治理目标责任书,用硬的制度倒逼责任落实。建立健全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工作督察等制度,持续加大生态环保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坚决整治领导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庸懒散”等问题。尤其是河(湖)长制工作,到年底哪条河段出了问题,河长、湖长就是直接责任人,根据审计、督查的结果,严肃追责问责。
管好装水的湖
水质好不好,既在于水本身,更在于盛水的“盆”。
“要以对未来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推进保护治理工作。”陈豪要求,要通过规划严格控制沿湖建设项目,减轻抚仙湖的压力负担。
面对严峻的湖泊环境现状,玉溪市不断加大湖泊生态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湖泊生态承载力,让“三湖”休养生息、保持生机。
在今年6月12日审议抚仙湖周边项目开发时,玉溪市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一切与保护抚仙湖Ⅰ类水质有冲突的事项都必须坚决让路、坚决清除。
近年来,玉溪市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加强对“三湖”流域的高强度管控。严格按照“保护第一、治理为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战略导向,以湖泊环境承载力为前提,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整合抚仙湖径流区15个专项规划,完成《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抓紧《抚仙湖流域控制性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启动星云湖、杞麓湖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所有的保护开发项目均以规划作为引领,以规划硬指标形成空间管控的硬约束。
玉溪市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三线”划定和农村河湖管理范围划定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河流管理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强化水域空间管控和岸线保护管理,彻底解决河湖管理范围边界不清和侵占、破坏河湖等问题。
按照“城区做加法、沿湖做减法”的工作思路,抚仙湖流域开发项目从25个减少到18个,规划用地从12万亩减少到5万亩以内,规划建设用地减少到3.8万亩。22家中央、省、市、县属企事业单位和16家私营企业全部退出一级保护区。在先后完成马房村、广南营、小马沟、东大河、广龙5个片区人生态移民搬迁工作的基础上,年年初,启动了万海、右所吉花、矣旧、海口、海关海镜、明星、尖山、小凹下坝隔河、孤山牛摩9个片区户2.2万余人的生态移民搬迁工作。
“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力争9月启动第一批次万海、右所吉花、矣旧3个片区户名群众搬迁工作;10月启动第二批次海口、海关海镜、尖山、明星4个片区户名群众搬迁工作;11月启动第三批次小凹下坝隔河、孤山牛摩2个片区户名群众搬迁工作。”澄江县委书记孙金会介绍。
江川区按照“外源与内源治理并举、工程项目与管理措施并重、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结合”的思路,全力抓好星云湖保护治理各项工作,星云湖水质持续好转。年上半年与年同期相比,全湖化学需氧量、总氮分别下降14.1%、35%,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同比下降1.3%;与去年同期相比,透明度、叶绿素a分别下降38.3%、36.1%。
8月15日,星云湖北岸藻水分离站正在把富集的浓藻浆泵入藻水分离站进行藻水分离。站长杨跃*介绍说,这个工程6月18日投入试运行以来,累计处理富藻水6.2万立方米。根据测算,藻水分离站每年可以处理藻浆40万立方米,可从星云湖中带走总氮约65吨、总磷3.8吨、蓝藻干物质吨,对遏制星云湖蓝藻水华、减少内源污染、促进水质恢复将起到显著效益。
“从小在星云湖边长大,小时候到湖边玩,用手捧起湖里的水就喝,现在已经有好多年没喝过星云湖的水了。”64岁的江川区江城镇候家沟村村民艾海仙回忆说。
艾海仙家里有0.3亩农田在星云湖一级保护区内,年10月,听村干部宣传“四退三还”能让湖水变得更清澈,艾海仙毫不犹豫签了退田协议。“治理好星云湖是为子孙后代造福,我们一定要支持这项工作。”她介绍,候家沟村的退田还湖工作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全村94.26亩农田的退出。
今年12月底前,星云湖一级保护区农田和应退人口、建(构)筑物将全部完成退出。
治好流水的河
入湖河道是主要污染源入湖的最主要、最直接、最快速的通道。
在江川区江城镇西河村星云湖藻水分离站,陈豪强调要管住源头、标本兼治、系统化治理,严控流域内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入湖河道排放;要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调整升级种植结构,加快推进“三湖”流域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直至“负增长”。
如何做到既种植农作物,又能防止农业污染入湖?通海县大树社区的灌溉用水循环利用系统给出满意的答案。
8月16日下午,记者站在通海县秀山街道大树社区多亩良田里看到,大树社区巧妙地将一条沟渠、一块良田、一个截污带结合起来,形成了“赵家大沟—农田—环湖截污带—赵家大沟”的循环用水模式,既拦住污水入湖,又保证良田灌溉用水,杜绝了农业污染物直接排入杞麓湖。
为提高主要河道自净能力,自年底,通海县对占杞麓湖入湖水量90%以上的14条主要入湖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治理总长度63.75公里,在杞麓湖周边全力打造集行洪、净水、景观为一体的生态环境网,改善入湖水质。
玉溪市在“三湖”保护治理工作中,实施“一河一策”精准整治,实施“三湖”环湖截污工程,系统加大防污截污治污力度。
着力确保源头活水、源头清水,“三湖”流域干部群众万众一心:
实施抚仙湖常年种植蔬菜的6.8万亩坝区耕地全部实行休耕轮作和“三湖”流域绿色农业示范工程,全面削弱农业面源污染。
努力实现今年11月抚仙湖大清沟等6条入湖河道全部实现脱劣,星云湖环湖截污干渠全线贯通并投入运行;今年底,星云湖12条入湖河道和杞麓湖14条入湖河道综合治理、澄江县第二污水处理厂、路居污水处理厂、海口污水处理厂、抚仙湖农污项目和杞麓湖西岸、北岸截污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做到从根本上彻底截住城乡生活污水入湖,从源头上管控污染。
沿湖3县(区)进一步压实责任,把保洁和“门前三包”相结合,健全沿河沿湖村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长效机制,全方位、常态化对沿河沿湖村庄、道路、沟渠、河道等区域实施清扫保洁。
加快推进星云湖、杞麓湖径流区耕地休耕轮作,发展节水节肥节药型作物。
大力实施“三湖”流域绿色农业示范工程,全力推进抚仙湖6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星云湖南岸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和杞麓湖规模化畜禽养殖标准化项目建设。
通海县制定实施《通海县杞麓湖入湖河排污口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通海县杞麓湖径流区农业产业优化方案(-年)》,进一步加快实施农药、化肥“负增长”行动,引进推广玉米种植4万亩,在杞麓湖径流区推广测土配方技术20.8万亩,今年计划实施高效节水灌溉1.6万亩,完成流域内减肥增效示范工程22.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1.8万亩,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不断消减。
面对记者,江川区大街街道大营社区村级河长李毅认真地说,他每天要用两个小时巡查10公里长的大寨河内是否有污染物,一旦发现河道内有污染物立即组织保洁员进行打捞。
“年,一天要打捞近公斤的垃圾,现在河道内垃圾越来越少,河水变得越来越干净了,心里非常开心。”大寨河河道保洁员白吉应说。
8月16日,记者在云南福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看到,两条废弃菜叶固液高效分离生产线正在紧张运行。生产线负责人詹海波介绍,两条生产线同时运转可实现每天处理吨的废弃菜叶,生产排放的污水通过净化免费提供给周边农户作为灌溉用水。
无处不在的坚守,让一条条入湖河流开始恢复当初清澈的模样。
护好蓄水的山
治好湖、管好岸,必须加强山林保护。
陈豪指出,要发扬杨善洲精神,加大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和山体绿化力度,建设满目苍翠、水碧山青的森林抚仙湖;要以绿色为底色,因地制宜、因季制宜地种植杜鹃、樱花、蓝花楹等多种树木花卉,增加湖滨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建设山花烂漫、四时不同的七彩抚仙湖。
年12月7日,玉溪市建设“森林抚仙湖”植树造林工程在澄江县路居镇红石岩村黑山脚启动,黑山脚片区以银杏树为主植树造林亩。同时启动的关松庙、龙溪沟、窑泥沟等10个片区植树造林工程将种植1.78万亩树木。参加植树的干部群众表示,将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加快推进“森林抚仙湖”建设,全面构筑起抚仙湖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坚决打赢新时代抚仙湖保卫战。
近年来,玉溪市创新提出建设深蓝抚仙湖、森林抚仙湖、七彩抚仙湖。通过加快实施“森林抚仙湖”建设“七大工程”,确保今年内全面完成15.7万亩植被恢复。工程建设内容包括5.38万亩坡耕地治理、6.59万亩石漠化可造林面积生态修复以及3.2万亩未成林地造林抚育等,项目建成后,抚仙湖径流区森林覆盖率由43.78%提高到58.91%以上(不含水域面积),林木绿化率由54.17%提高到88.36%以上。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藤则藤、宜草则草,乔灌优先,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将抚仙湖径流区打造成以红色、绿色、金色、粉白色、粉红色、蓝色、紫色为主的七彩植物森林。
同时启动“森林星云湖”“森林杞麓湖”建设,加快推进星云湖、杞麓湖流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抚仙湖、星云湖流域磷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确保12月底前完成工程量的80%。
今年1月28日、29日,通海县委书记卢维江和参加通海两会的人大代表、*协委员来到杞麓湖南岸大树社区段义务植树,共同为杞麓湖增绿。卢维江说,通过带头示范作用,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推进植树造林和杞麓湖保护治理,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美好。
玉溪市积极创建“三湖”径流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将“三湖”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经济优势,着力调优径流区产业结构,统筹调整城乡发展布局,推动“三湖”流域绿色生态发展。
各县区不断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和**主导、部门联管、全民参与的山林资源保护管理机制,全面统筹推进陡坡地生态治理、石漠化治理、林草地建设、森林管护、面山绿化和公路沿线破损山体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着力提升河湖库渠流域水源涵养功能。
“三湖”是玉溪的生态之基、发展之本,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玉溪市表示,今后湖泊保护治理工作重点是落实好“两个进一步”、强化“五治”,即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树牢“薄冰”意识、“底线”意识、“担当”意识,坚定不移推进河长主治、河流重治、标本兼治、依法严治、社会共治,全力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为把云南建成中国最美丽省份贡献玉溪力量。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两微工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