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快马加鞭的“核电春天”,一边是在役核电站附近海洋排水口全年性“局部温热”,一道摆在核电站面前的“冷却水处理致热污染”的难题也日渐浮出水面。
截至年底,中国最大的核电基地——大亚湾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共计53.78亿千瓦时,其中向香港供电.42亿千瓦时,累计.19亿千瓦时,占香港用电量的四分之一。
在输出巨大清洁能源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自年运转后平均表层水温和表层叶绿素a含量分别升高1.1℃和1.9mg/m3。此外,有害赤潮的发生也由运转前的春秋两季到现在的“全年供应”。
无独有偶,自年4月18日1号机组正式投产仅仅两年半时间,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的宁德核电站温排水造成的周围海域最大热污染面积达到80.51平方公里。
大亚湾核电与宁德核电并非个例。
宁德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有数据显示,近几年,国内主要核电站排水口的温升情况均不容乐观。在役核电站方面,秦山核电站为9.5℃,大亚湾岭澳核电站为9℃,秦山二期和田湾核电站为10℃。在建核电站方面,红沿河核电站为8.2-10.2℃,宁德核电站为7℃,三门核电站为8℃,石岛湾核电站为9℃,台山核电站为10℃。
一边是快马加鞭的“核电春天”,一边是在役电站附近海洋排水口全年性“局部温热”,一道摆在核电站面前的“冷却水处理致热污染”的难题开始日渐浮出水面。
核电站为什么多建在海边或江边? 热污染,来势汹汹
核电站选址必须考虑公众和环境免受放射性事故释放所引起的过量辐射影响,同时要考虑到突发的自然事件或人为事件对核电站的影响。因此,核电站一般选择滨海、滨河等人口密度低,易隔离的地区建设。另外,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热量,需要大量的水进行冷却。靠近海边建设除了能够为核电站提供大量的海水进行冷却外,还由于海洋具有很大的稀释能力,同样的核泄露,放射性物质泄露到大海或海边,通过洋流等海水运动的模式,核泄露物质相对比较容易被稀释,危害会逐渐减小或者消失。此外,靠海建设还可以解决大件设备运输等问题。因此核电站必须建在靠近海边或者大型湖泊周围。
对海洋环境而言,核电站冷却水排放造成的热影响可通过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综合效应。它不仅能以热的形式改变水体理化性质,使水体含氧量降低,水中一些有*物质的*性增大,腐殖质增多,使水体恶化,从而影响海洋生物的正常生存。
热污染实则“历史悠久”。早在年7月,在台湾核电二厂排水口旁捕到体长约10-20cm的花身鸡鱼和豆仔鱼的畸形幼鱼,其脊椎成S型弯曲,有人从物理水温、化学重金属、辐射、环境生态、形态等角度调查,研究显示高温使鱼体内维生素C破坏或不足,胶原蛋白中羟(基)脯氨酸不足,最终导致鱼骨和肌肉生长异常。这就是著名的台湾核电二厂发生的“秘钓鱼事件”,也是当前所指核电站“热污染”的一个非常极端的事件。
在中国,由于目前所有运行和在建核电站均为滨海厂址,海洋“热污染”很客观地存在并发生。若按每产生1千瓦时的电力大约排出大卡的热量计算,万千瓦的发电能力每天排出的废热可使万立方米的水温升高5.5℃。
秦山核电站中国目前的在役核电站均使用水作为冷却剂。除秦山三期采用的加拿大坎杜6型商用核电技术,使用重水冷却之外,其余都是压水堆技术,使用自然水冷却。此外,山东石岛湾核电站正在建设的四代高温气冷堆,主要是用二氧化碳或氢气冷却。
与常规火电厂相比,核电站热效率偏低,仅为30%-35%,大部分热量被冷却水带走,加之核电机组功率往往高于火电机组,弃热量更大。
海水主要被用于滨海核电站的三回路中,用以保证汽轮机的背压,带走凝汽器中的热量,将汽轮机乏汽冷凝以供二回路循环使用。数据显示,海水作为冷却剂所带走的废热约占核反应产生总热量的3/4。
温度上升了的循环冷却水,核电站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直接排放至自然水域,即直接将吸收发电乏汽余热的冷却水排至自然水域,通过与受纳水体的掺混从而将大量余热带入水域,称为“一次循环冷却”;二是排至冷却塔,通过冷却塔来冷却循环水,冷却水携带的余热经冷却塔释放到环境大气中,称为“二次循环冷却”。
在中国,均采用以海水为最终热阱的一次循环冷却方式。
然而这种方式却对周围海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对海洋生物来说,水温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各类海洋生物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水温对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细胞的成熟及生物生命周期都有显著的影响。在自然条件下,海洋水温的变化幅度要比陆地环境和淡水环境小得多。因此海洋生物对温度的忍受程度也较差,热污染对它们的影响更大。”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一位长期从事水资源研究的专家解释。
“滨海核电往往规划为多堆厂址,该模式会造成核电站向海域集中排热。核电站大量的冷却水不断地排入受纳水体,造成局部水域温度升高,影响水体水质,危害水生生物,对周围水域造成热污染。”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因此,海域热环境容量未来可能会成为制约核电站机组建设数量的重要因素。”
温度升高的冷却水排放进核电站附近海域,也会对有洄游习性的鱼类产生影响。在低温季节,鱼群会频繁出入于热流区域,而在高温季节则回避该海区。鱼类被冷却水流导引和阻隔,其生殖迁徙活动受到阻碍。
此外,核电营运过程中所产生的余氯、低放废液等也会随着温排水一同排水海中,这些物质也会对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冷却水怎么处理,成本是关键
沿海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会抽取大量海水作为冷却水使用,同时会将营运过程中产生的系列废液排入海中。内陆核电站则需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来提供循环冷却用水,因此冷却塔成为内陆核电站常规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业内多位专家表示。
“对中国而言,一台内陆核电厂址必须配备4台核电机组,一般也要万千瓦,容量较大,所以发展内陆核电必须要建冷却塔,通过闭式循环进行处理”,我国知名核电专家、中核集团科技委常委张禄庆说。
当核电站位于海边时,“冷却塔一般就省了”。可以采用海水直接冷却,“海水一般不需要进行特别处理。”加之沿海核电站离海岸线较近,一般都要求在海底挖一条地道:即一条进水管道和一条出水管道。引进温度较低的海水用以冷却常规岛的蒸汽机组,之后排出温度较高的冷却水至大海深处,他说。
例如,秦山三期核电站厂址为半岛型,管道从半岛左边引进,右边排出,一次冷却,开式循环,即通常所说的“深海暗管”。
秦山核电站俯瞰图由于海岸大陆架比较平坦,深度不够的话,一抽水就容易把海里的泥沙等抽进来了,对汽轮发电机组冷凝器的冷却非常不利,所以一定要建一条很长的管道到深海地区抽比较干净的海水。再者,由于两个水口的温差较大,进水和出水渠道往往间隔较远。”张禄庆说。
除深海暗管方式外,部分核电站也会直接采用“近岸明排”的方式。
“明排的是工程投资比较低,运行维护方便,缺点是对于排放点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暗管的优点是一条管道直插海底进行排,对海域的冲击影响小,缺点是工程造价较高,不易运行维护。”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透露。
年5月,美国加州出台水资源保护*策,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将逐步淘汰采用直流冷却系统的滨海和河口电站。虽然国内目前尚无相关规定,但随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