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属高产作物,对营养成分的要求就是对肥料的要求。马铃薯植株干物质约95%是光合作用形成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元素只有5%左右,而这些无机元素正是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马铃薯植株需要的营养元素有20多种,主要有氮、磷、钾、硼、钙、镁、锌、硫、铜、铁、锰等,以氮磷、钾为最主要的营养元素。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乱施肥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是施肥过量,增加了投入、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也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二是施肥不足,作物达不到应有的产量。而马铃薯配方施肥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营养元素
1.氮。氮对马铃薯植株茎秆伸长和叶面积增大有重要的作用。适当施用氮肥,可使茎秆伸长、叶色浓绿而生长茂密、增加叶面积和提高光合效率,从而加速有机物质积累,提高块茎干物质质量。但要注意不可施用过量,氮肥过量后马铃薯植株徒长,茎叶相互遮蔽,降低光合效率,底部叶片不见光而变*脱落,延迟结薯,影响产量,同时湿度大时,田间郁闭,通风透气性差,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如氮肥不足,则马铃薯植株矮小,叶片小而薄,叶色淡绿或变成*绿、灰绿,分枝少,开花早,花量少,植株生长后期基部老叶全部呈*色或*白色,植株长势弱,不仅产量减少,块茎品质也下降。早期发现植株缺氮,可以通过追肥来解决。追肥应在出齐苗后进行,追施过晚,易引起茎叶徒长,影响结薯。注意根据土壤类型,合理施用氮肥。
2.磷。磷是植物体内多种重要化合物如核酸核甘酸、磷脂等的组成成分,同时参与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分解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等。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虽然用量较少,但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肥料,磷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的抗旱、抗寒能力。磷肥不足时,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缓慢,根系数量减少,长度也变短,茎秆矮小,分枝减少,叶柄上竖,叶面积小,叶向上卷曲,光合作用差,生长势弱,严重时植株基部叶片叶尖褪绿变褐,逐渐向全叶扩展,后变*化枯萎,最后脱落,并从下扩展到植株顶部。而块茎表皮没有特殊症状,切开后,薯肉常呈褐色锈斑,蒸煮后,锈斑处薯肉变硬降低食用价值。
3.钾。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钾主要影响植株茎秆和块茎的生长发育。钾在马铃薯植株体中不形成稳定的化合物,而是以离子状态存在。钾主要起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促进光合作用和提高二氧化碳的同化率,促进产物的是输绳进体内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合成与积充足的肥可以使号铃薯植株生长健壮茎秆粗壮坚韧,抗逃性增强,使得薯量大,蛋白质、淀粉、粗纤维含量增加,减少空心,还有延缓叶片衰老、增加光合作用时间和有机物制造等作用。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缺钾,早期叶色不正常,叶片暗绿色或蓝绿色、片小、卷曲,较老的叶片先变成青铜色,后从边缘开始坏死,节间变短,植株矮小,主茎细弱弯曲,生长点受影响,有时会引发顶枯,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能力弱,匍匐茎缩短,块茎变小,产量低、品质差,有的品种蒸煮后薯肉呈灰黑色。
4.其他元素。除氮磷、钾外,在马铃薯生长期间还需中量元素钙、镁、硫,及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硼等。缺钙时,幼叶色淡,叶缘卷起,逐渐枯死;块茎短缩、畸形,块茎内呈现褐色分散斑点,失去经济价值。缺镁时,基部老叶的叶尖及叶缘失绿,并逐渐沿叶脉扩展,最后叶脉间组织褐色坏死,叶片向上卷起,病叶最后死亡、脱落。虽然马铃薯植株需要的微量元素量很少,但在其生长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也不能相互替代。如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至膨大期交替时,铜有利于提高净光合生产率,可增强呼吸作用,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抗逆性。
缺硼时,生长点或顶芽枯死,侧芽迅速生长,节间缩短,从而使植株呈矮丛状,叶片增厚,叶缘上卷,叶片中积累大量的淀粉,如果长期缺硼,则根部短粗且呈褐色,根尖死亡,块茎变小,表皮有裂痕。因绝大部分土壤中不缺乏这些微量元素,所以一般不需施用如发现有缺素症状,一般以叶片喷洒微量元素肥料给予补充。微量元素肥料有无机态和螯合态两种,无机态微量元素施用后常被吸附于叶片表面,渗入叶片内的量少,螯合态易渗入叶片,且持续时间长,效果好。
二、配方施肥
配方施肥又称产前定肥,是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含量高低,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于产前提出氮、磷、钾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相应的施肥技术。该技术的特点:一是可以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二是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三是能够实现调肥增产、减肥增产,四是能控制营养、防治病害,五是能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环境。该技术依据土壤的特点和作物需肥规律进行,是提高马铃薯品质避免土壤板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配方施肥步骤
第一步:采集土样。在秋收后进行土样采集,取样选择东西、南、北、中5个点,取样深度为20厘米,将采集到的各点土样混匀,取1千克土样进行土壤检测。
第二步:土壤检测。主要检测5项指标: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
第三步:确定配方,加工配方肥。
第四步:按方购肥,科学用肥。配方肥料多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施肥深度15~20厘米,与马铃薯块茎保持一定距离,并根据马铃薯长势进行追肥。
第五步:田间监测,修订配方。
2.适宜用量计算方法
(1)土壤养分平衡方法。根据作物目标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目标产量的施肥量,通过施肥补足土壤供应不足的那部分养分。计算公式为:施肥量(千克/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一土壤供肥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式中:氮素肥料的利用率为20%~40%,磷素肥料利用率为10%~25%,钾素肥料的利用率为30%~50%此方法在概念上极为明确,易于掌握计算,推广较为容易,但需要土壤养分实测值,需花费一定的技术工作力量进行土壤测定,再制定配方,最后由化肥企业按配方进行生产并供给种植户在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科学施肥。
(2)地力分级配方法。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分成上、中、下3个等级,综合分析先前肥料田间试验结果或当地施肥经验,估算评定在不同地力等级下,适宜施用的肥料种类与施用量。该方法是在技术力量不足、缺少科学测试手段的条件下,依靠部分土壤普查资料及群众经验而制定的,较为简单,便于推广,但该方法粗放,有待加强肥料试验及实地测试。
3.合理配方施肥。马铃薯生长期间以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最为重要,气候、土壤条件和生产水平不同,需求也有差异三者之间大致需求比例接近于2:1:(3~4),马铃薯幼苗期以氮、钾吸收较多,磷相对少;块茎形成期至膨大期,吸收钾最多;生长后期以氮、磷较多,而钾较少。通过配方施肥理论计算出施肥量,实际操作中,施肥量须略高于理论施肥量,因为肥料施入土壤中,不可能完全被植株吸收,有一部分会随水土流失。
另农家肥种类也很多,厩肥一般含氮0.87%、磷1.14%、钾%,如果每亩施千克厩肥,可提供8.7千克氮、千克磷、千克钾,则可基本满足亩产千克马铃薯的需求量。在施肥操作中,化肥可与有机肥混施,最好作为基肥在播种前整地时耕翻入土。沙性土壤肥料易流失,最好在开沟条施后播种,既可集中使用肥料又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一是可以避免烧根;二是可以杀灭携带的病原菌和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