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寄春茶
清明节来百花展,寄去玉箔裹茗片,车轮飞转辗香痕早来一刻金不换。
公司销售节前好几天就忙着寄春茶了,如果节后才收到茶,一定会被饮者鄙视的!
看来人们对采茶制茶的时间远比对发酵移种时机看得还重。
虽然每天喝茶,但对茶文化从来没有归纳过,或许与自己对饮茶的态度有关,首先本人不讲求品种,其次不讲究饮茶方式,不管是啜饮还是牛饮,只管随心所欲。
近日,一直在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整理,除了发酵知识之外,还有包括数据处理,质量体系等,有些写成公号文章,有些编成软件,有些开发成产品。
本文是在饮茶之余,顺便写出来的,希望为爱饮茶的朋友提供一些谈资,仅此而已。所以请专业饮者略过本文,以免打扰了您的清静。
---我们为发酵而存在
茶叶分类:发酵茶和其他
将茶分成发酵茶和其他,是在给发酵人脸上贴金,是我的一相情愿,大家不要当真。
一般而言茶叶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比如按照茶颜色分:绿,青,*,白,红,黑。绿茶是不发酵茶,白茶和*茶是轻微发酵茶,青茶是半发酵茶,红茶是全发酵茶,黑茶是后发酵茶。也有按照产地来命名,比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峰,冻顶乌龙,六安瓜片等。也有按照季节分类的: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也可细分为明前茶,雨前茶等,也可按照外形分:如片形,针形,球形,兰花形。按照创制时间可以分为历史明茶和现在茶等。
茶简单的分成两类,绿茶和发酵茶,绿茶的品种最多。发酵茶又分为轻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和后发酵茶。白茶、*茶属于轻发酵茶,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红茶是全发酵茶的代表,后发酵茶则是普洱茶。不发酵茶的代表则是绿茶。
茶中成分
茶叶多酚类物质约占茶树鲜叶干物重的20%~35%,其含量之高,是其他植物所不能比拟的。茶叶嘌呤碱是茶生物碱的一类含嘌呤环的嘌呤衍生物,主要有咖啡碱、可可碱、腺嘌呤等。而茶叶咖啡碱在茶叶嘌呤碱中所占比例最高,含量达新梢干物质含量的2%~4%。其化学名称为1,3,7-三甲基-2.6-二氧嘌呤。茶叶咖啡碱也是茶叶的一种特征化学物质,它对茶汤滋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茶叶中已鉴定的游离氨基酸有26种,其含量一般占干物质的1-4%。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茶氨酸,它在新梢中的总量约占总游离氨基酸的60-70%左右。其次是谷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占新梢中总游离氨基酸的20%--25%。发酵之后茶多酚和叶绿素会被微生物代谢,因为从风味和颜色,甚至功能上都会有明显的变化。
茶具
常见的茶具有:茶壶,茶船,茶盅(公道杯),小茶杯,闻香杯,茶匙,茶则,茶针,茶夹,茶漏,煮水器,贮茶器,茶巾等。
如果将茶功夫分成两派:技功和器功。器功只为了拼装备的精美而不在意茶汤本身的品质,这简直就是本末倒置;如果掌握了茶本身的特点和自己的口味偏好,然后使用家常的器具,便能制得自己最喜欢的茶,则是真正得了茶道真谛。但是如果只为图嘴巴上占便宜,而主观认为这些工具无大用的,则是不学无术的心态,与其这样,则不如远离器功派,免得伤了和气。
茶文化
茶很早就被注入了文化的内涵,特别是禅文化。中国文化自古就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虽然有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字狱等文化事件,但是这些事件始终改变不了中国文化的广泛性。儒、释、道在中国完美的融和在一起,是最好的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内涵。虽然,这一文化,一方面造就了太多的伪君子,但是另一方面也为个人成长指引了方向。
这些都融进了茶文化,林治在《中国茶道》把"和、静、怡、真"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很有代表性。特别是静,当一个人独立喝茶静思的时候,茶就是悟道的催化剂。
多一分则苦,少一分则淡,讲究的是度,能够品出茶中的细微差别,则讲究的是专,宋人相互之间比拼点茶艺术则是斗,不同时间喝不同的茶则是养生,相互之间喝茶聊八卦,则是趣。在茶中也可见到人生百态。
制茶方法
1、煮茶: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
2、点茶:点茶主要是宋代的一种制茶方法。茶艺师先用瓶煎水,并将研细茶末放入茶盏,陆续注入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而后执壶往茶盏有节奏地点水,而且落水点要准,不能破坏茶面。与此同时,点茶人还要用另一只手执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称之为“运筅(xiǎn)”或“击拂”。如果看知否知否的朋友,或许可在其中看其一斑。
3、冲泡:是元之后直到现在的一种制茶方法,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饮茶方法。
鄙视链
我们都讨厌鄙视链,因为人人都可能是鄙视链的受害者,但或许也是受益者,无数个鄙视链形成了一张大网,紧紧的在我们周围。
在饮茶人中也有一条条的鄙视链:比如最基本的茶知识,如果说安吉白茶一种白茶,就一定会被人鄙视的,因为它是一种绿茶。饮者有没有思想内涵,喝的茶是不是正宗,是不是能够恰当的赞扬饮用的茶的品质。这一点黛玉就没有做好,当她饮妙玉茶的时候,直接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吗?孰不知,这是妙玉珍藏的梅花雪水,她两人在品茶上的水平立马呈现在读者面前。
茶更是一个大深坑,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的茶特别多,如果分不清,首先会被卖家鄙视。而在内行面前大谈茶道的,也一定会被鄙视,我也意识到了,所以这个话题暂时聊到这里吧,要不然我要不停的打喷嚏了。
参考文献
1、王缉东《中国茶》
2、付帅吕健停《新手泡茶全程指南》
3、李元秀《茶文化知识一本通》
广告:
多参数有机氮源试剂盒专门为培养基优化设计,有专门的软件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