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研究利用一种人工光合作用纳米颗粒,这种系统可以把近红外光变成可见光。远红外在人体等生物组织的穿透力强,容易实现光线补充,但是这种光难以参与光合作用,通过转化为可见光,实现了用近红外启动光合作用的目的。光合作用常见结果分解水产生氧气,当然也能产生氢气,这里就是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氢气。另外利用自由基启动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氢气中和自由基。总之这一研究是将红外线穿透能力,红外转化为可见光,自由基启动光合作用产生氢气,氢气中和自由基,实现了定向分析自由基并中和自由基的多重目的。
这个研究有多重目的,可谓一石三鸟:光合作用产生氢气,活性氧启动产氢气实现在体氧化分析,产生的氢气发挥抗氧化。这三个任务的核心就是氢气。
该研究来自台湾清华大学Wei-LinWan教授团队,近期发表在《自然通讯》。
活性氧稳态的紊乱可能是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受到自然光合作用的启发,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光驱动的氢气释放脂质体纳米平台(LipNP),它包括一个上转换纳米颗粒,它通过一个能响应活性氧的链接子与金纳米颗粒(AuNPs)结合,后者封装在脂质体系统中,在脂质双分子层嵌入叶绿素a(Chla)。纳米颗粒作为一个传感器,将近红外光转换为可见光,用于同时成像和原位治疗。金纳米颗粒作为光收集天线,用于FRET生物传感中的局部活性氧浓度检测,而Chla激活光合作用产生氢气,氢气清除局部过量的活性氧。结果表明,在生物组织分析中使用脂质体纳米颗粒有应用潜力,可以恢复活性氧稳态,可能具有防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许多致病过程涉及活性氧的过量产生,包括羟基自由基(?OH)、过氧亚硝酸盐(ONOO-)和过氧化氢。生理上,细胞内产生的活性氧调节细胞信号,调节蛋白功能,介导炎症。然而,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中产生过量活性氧会破坏细胞蛋白、DNA和脂质。活性氧产生的这种不平衡可能导致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氢气具有抗氧化的潜力,能够选择性地降低病变细胞中高细胞*性活性氧浓度,包括?OH和ONOO-,同时保留其他有生理功能的活性氧。此外,氢气比其他抗氧化剂体积小,它很容易扩散到细胞和组织中,在那里发挥治疗功能。由于其调节活性氧稳态的独特能力,近年来氢气治疗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