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生,有大部分时间是在漫游中度过的。漫游中的所见所感,常成为其诗歌的题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表现了他渡过荆门时的豪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他看到庐山瀑布时的震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他*鹤楼别友时的洒脱。
李白在离开长安后,曾漫游宣州。在这里,他碰见了族叔李云,两人同登谢朓楼,分别之际,他给李云赠了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热烈掌声有请我们今天的诗君—甘棠。
一般人写离别,恐怕少不了愁云惨雾、哭哭啼啼的情景,但李太白从来不屑按套路出牌。他在本诗的一开头就来了两句议论,可谓先声夺人、高深莫测。
《论语·微子》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李白应该是同意前一句的,故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小雅·何人斯》说:“彼何人斯……祇搅我心”,李白想必也有此感,故云“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这两句,用“去日之日”的“多”与“今日之日”的“一”对比,更显出“今日之日”的珍贵,所以虽未提及离别,但已端倪昭然。
接下来的几句,李白描写了与李云登谢朓楼的情景。秋风万里,明月在天,逸兴高飞,把酒论文。建安时代的作家们和南朝大诗人谢朓已经淹没在“去日之日”中,但是蓬莱文章、建安骨力及谢朓的清发秀句仍然流传至今。
那遒劲的格调和高昂的气势仍然激励着李白和李云,促使他们更要在“今日之日”揽月九天,一骋壮思。但是,这不容易做到,所以难免“愁更愁”,并要用“散发弄扁舟”来排遣了。
太白此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思在言外,题目写离别,但通篇不见一个别字,然离别的情绪又隐然在焉。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评论此诗说其“兴起超忽”,可谓一语中的。
诗宝:
诗君好,题目中的“宣州”、“谢朓楼”在何处?
诗君:
宣州,在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南朝时,大诗人谢朓担任宣城太守,修一楼于郡城之北,唐代称为谢朓楼。李白曾多次登临,并且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诗宝:
“蓬莱文章”、“建安骨”都是什么典故呀?
诗君:
《后汉书·窦融列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东汉时,人们称呼国家图书机构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因以蓬莱文章比喻文采过人。
建安骨,建安时代的作家大多诗文格调很高,极富骨力,故云。
诗宝:
那“中间小谢又清发”一句中,“小谢”是指谢朓吗?“清发”是什么意思啊?
诗君:
是的。谢朓,字玄晖,是我国南朝时期的重要诗人,是李白最崇拜的诗人之一。后人将谢灵运和他并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诗宝:
谢谢诗君!受教啦!
大师姐:作诗一首。
夏
芳草连亭远,
芙蕖寂寞开。
欲留还薄怨:
此去莫归来!
龚师兄:作词一首。
汉宫春?赠徐兄
古越窑瓷,伴上林湖碧,栲栳山青。晶莹翠润,聚在唐宋宫廷。鸾吟凤唱,爱听他、瓯乐泠泠。留恋处,佳人恰似,总能倾国倾城。
秘色也逢知己,看繁华现世,雅韵曾经。文明搭台纳客,笃志传承。神州异国,且诚邀、嘉侣嘉朋。欢聚地,千年美器,常常梦绕还萦。
兰师兄:作诗一首。
雨夜别友人
江边细杨柳,
着意短长亭。
相看不能语,
夜雨此时情。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
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沈吟久不归,
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
令人长忆谢玄晖。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空庭春色
陶国栋
绿藤小轩窗,
春风戏画廊。
空庭春光好,
寂寞入愁肠。
七律·回家
骑驴追月
车停惊犬吠乡里,叶落随风飘院庭。
灶台净扫杯盘满,床榻轻抚被褥轻。
枯发染霜霜胜雪,笑容添皱皱含情。
乌鸦归巢知反哺,雨燕泣血慰初心。
今天要晒的是学诗十一班和二班诗友的作品。
和大师姐《秋》
厚积博发
晴空排云鹤,碧水藏鱼肥。
相思随菊艳,牵挂伴叶绯。
夏去生机在,秋来亦芳菲。
雁去春又返,伊人何须悲?
送刘海洋之成都
归海云珠
成都府国多灵秀,
蜀地千年杜草堂。
即是孤帆天际远,
偏逢小雪亦芬芳。
明天学的是《离思》。
(来源:新华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