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两季农作物种植中,秋种小麦整地施肥,大家都十分重视,舍得投入。其目的是夺取小麦的高产丰收。就是因为大家的特别重视,出现了施肥过量、肥料品种搭配不当等问题,表现在氮肥多,磷钾不足,少微量元素的局面。致使小麦受冻、倒伏、病虫危害而减产。为扭转这个局面,根据需要,使用平衡施肥法,达到高产低成本的目的。
一、平衡施肥的含义
平衡施肥,是在以有机肥料为基础的条件下,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播种前按照计划产量,提出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适用比例,也就是常说的配方施肥,是农业增产措施之一。
三要素作用分别是:
氮的作用:氮是小麦生产中最重要的肥料,是构成小麦体内蛋白质和叶绿素的重要成分。氮素营养充足小麦茎叶繁茂,叶色浓绿;缺乏叶片淡绿至枯黄,植株矮小,生长不良,产量较低。氮素过多,茎叶徒长,贪青晚熟,抗逆性差。在适宜施肥量范围内,施氮量与产量成正比。在小麦生长期,施入氮素有效期短,因此要分期施肥。
磷:是形成籽粒的重要元素,磷素能促进小麦根系发达,增强抗旱能力,有利于开花结实,籽粒饱满;磷素缺乏小麦生长缓慢,开花返迟,结籽少。
钾: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与转化,保证小麦正常的生长速度,提高耐冻、抗旱能力,使茎杆健壮强韧,增加抗倒能力,缺钾使茎杆变短而脆,易发生倒伏。
平衡施肥,就是要促使氮磷钾三要素,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平衡供给,这是因为三要素不能相互代替,又相互促进,所起的作用又不同,缺一不可,磷可增强对氮和其它他养分的收收,钾可促进氮、磷的转化,只有氮磷钾配合适当,才能发挥更大的肥效。
二、如何做到平衡施肥
1、三大元素不缺不偏
三大元素,是小麦生长主要养分来源。在小麦生育期内,供给要源源不断,不多不少才能使植株生长健壮,产量高。需施多少肥料才能养分平衡呢?简单方法就由计划产量,算出补给氮、磷、钾元素数量,再由这个数量折算出化肥数量。得出的化肥的施用量,就是计算产量的平衡施肥数。
举例说明:计划亩产小麦斤左右。按每生产个小麦籽粒需纯氨3斤,五氧化二磷1.5斤,氧化钾2斤。得出生产斤小麦需向土壤施纯氮X3/=36斤,五氧化二磷×1.5/=18斤,氧化钾×2=24斤。以上是生产小麦理论数字,具体施肥还要考虑土壤肥力、肥料利用率、肥料品种等因素。根农业部门通过多年监测估算,发布的施肥量是:
公斤以上田块:每亩施纯氮14~16公斤,五氧化二磷8~10公斤,氧化钾6公斤。氮肥底肥与追肥的比例6:4。
公斤左右地块:每亩施纯氮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7公斤,氧化钾5公斤。氮肥底肥与追肥的比例为7:3。
以上是纯养分含量,没有折算出商品肥,折算后是这样的。按三个15含量复合肥计算,公斤产量按磷含量算应施复合肥66公斤。66公斤复合肥含氮只有9.9公斤,实际需氮素16公斤,还需补16公斤减9.9公斤等于6.1,折成尿素13公斤。66公斤复合肥中钾含量为9.9公斤,满足需要还富余3.9公斤不在考虑。所以说要取得小麦公斤产量需施三个15的复合肥66公斤,尿素13公斤。
2、肥料分期施
因为小麦各生育对氮、磷、钾需要量不同,据试验资料小麦从出苗至返青植株生长量小,吸收氮、磷、钾较少,依次占总需要量17%、11%、和9.8%。在这一阶段虽然磷的吸收量较少,但对生根、增蘖有显著效果。从拔节到开花这一阶段吸收率增长最快,氮磷钾的吸收量占总需要量的72%、83%和90%,开花至成熟对氮磷还有一定需要。所以,不能将肥料一次施完,那样就会造成肥料的浪费,中、后期脱肥。
肥料分期施具体做法是,将需要施入的磷钾肥料全部作底肥施入。氮肥将总施肥量的60~70%作底肥施入,余下肥料分两次追肥,分别在拔节期和孕穗。第一次用追肥量的60%,第二次用40%。
3、补充微量元素
小麦生产除三大元素外,还需其它微量元素如钙、铁、铁、硫、锰、锌、铜、硼等。对钙、镁、铁、硫需要较少,可以从土壤中得到满足。对锰、铜、锌、硼等元素不能完全得到满足。需要补充,补充方法有3种一是拌种,二随底肥施入,三叶面喷施。补充微肥也是小麦增产的具体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