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律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秋天来了多肉就变美了侯记者写事儿 [复制链接]

1#

秋风渐凉,多肉植物开始变红。

低温,激活了植物保命的本性。比如牵牛花会用牺牲掉大部分叶子,把养分供给花朵和还未成熟的种子。说简单点就是叶绿素分解成叶*素被植物当成养分吸收。可,对于多肉植物来说,叶*素不会被花朵或种子当成养分,因此叶子就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

我的植物学老师任老师,操着四川普通话讲这些知识。那是一年冬天,毛果含笑还绿油油的,银杏*叶落满了一地,他说,你看银杏就是这样的。

植物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专业课。因此有实习、标本制作、考试和实验。标本制作新奇又好玩,我们几个班的学生在野外抬着锄头采集标本。一个好的标本要有叶、花、根等,信息收集要写上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等。我们背着画夹在山上奔波,一座叫做后山没有路的山上,学生们像一群羊四处寻觅标本。

回到宿舍,我们把报纸铺平。当年的报纸一份5毛钱,大概有五六十个版。一分为二撕开,或者不撕开就能制作标本。先把采集来标本夹在里面,再隔张报纸,这样一张张摞起来,压紧等待风干。

云南多雨,有些水分含量多的标本会发霉长毛。见天气晴好,我们会把标本拿出来晾晒。那场面跟晒麦子一样。一会儿就要翻动一下,要防着人踩到、要防着风吹走、要防着写好的标本信息混在一起。

每人份标本,集中采集的标本往往不够,只能在周末采集。(这样的经历同样发生在昆虫学的课堂,大晚上的我们一群人在球场上抓昆虫。)我们在农大的田埂上,带着书一种一种的找。

交标本的日子,任老师拿着红笔,一个个检查。他跟我要了我的好几个标本,他说很漂亮。数量不够或者质量不好的同学被当面斥责,特别是借了别人标本充数的人。任老师第一次发火,那场面有点吓人。

植物学学了一年,任老师没有划重点,这很另类。

植物学学完,第二年开始学分子生物学。这门课通俗点来说用微观的化学反应解释宏观落叶、叶绿素积累等等的现象。

在苯环、糖类、核酸、DNA、RNA等等中挣扎了一学期后,很多人败下阵来。我们的师哥很多人进了云南省著名的饲料加工厂,他们从事着称重、玉米水分测定的活儿。这让我认为,我们不需要分子生物学,只需要找份工作。正当大家以为老师会高抬贵手的时候,老师怒了,他放话,就是补考也不会让通过。他说话真的算数。后来的补考,我在饲料厂工作的师哥送了我一份卷子,这才勉强过关。

用微观的世界里看透宏观的世界,难爆了。特别是DNA双链实现基因表达的想象空间巨大的让人迷失。

唯一让我感兴趣是分子生物学的一项实验,这项实验是观察玉米种在不同土壤中的表现。实验室没有土壤,就用营养液代替。配好缺氮、磷、钾、微量元素的等的营养液。把一株株高和重量大致一致玉米苗种进里面,这样就做成了一个观察组。

玉米长了周,观察叶片变化,再来测定叶绿素、叶*素等等主要植物成分的对比。比如缺钾的玉米,玉米叶边缘会*化,植物成分分析里也测不到钾离子。实验繁琐又漫长,稍不注意就会发现缺某一种元素的植株竟然生长比营养齐全的植株都要好。肯定哪里出错了,回头再找问题,发现是滴定管没洗干净等等的乌龙事件。

实验做的再好也没能挽救成绩的人们都在抱怨早知道实验就胡乱整了,反正不影响总成绩。我当时也那么想,今天发现并不是这样。特别是我种的多肉在秋天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时,我就特感谢我学过这两门专业课。家里栽了近一百盆大大小小的多肉。这些多肉从7月底开始慢慢变化,叶子越来越美。夏天雨水多的时,要搬进屋里。太阳出来要搬出去。秋天一来,它们美出境界时,感觉再多多的辛苦也值得了。辛苦,总是值得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